1959年,新的青年一代渐渐成材,他们或许有长辈的引领与指点,但最终能走多远,还是要看他们自身的行动与决心。这一天正是建军节,虽然陈赓将军身体欠佳,但他依然出席了活动。尽管身体疲惫,四处走动、四下观察,陈赓的心情在热烈的氛围中逐渐得到了调节和舒缓。就在他转悠时,偶然遇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。这不是他以前的老战友,而是一位年轻的姑娘。两人相对而笑,陈赓却装作生气,开玩笑道:“好啊,你这小鬼,怎么在总理面前告我状呢!”
这位“小鬼”是谁?他们之间为何如此熟稔?在当时能够出席建军节活动的,身份必然非同一般,而这个姑娘正是宋任穷将军的女儿——宋勤。至于她和陈赓将军的关系,这就要从她的父亲宋任穷说起了。
展开剩余84%宋任穷是新中国的开国上将,出生于1909年,湖南浏阳人。相较于许多开国将领,宋任穷的家境较为宽裕,至少在物质上不至于饥寒交迫,且能够有机会接受私塾教育。拥有一定文化基础后,宋任穷于1922年考入了当地的高级小学。毕业后,他选择了成为一名小学教师,虽然这份工作看似平凡,但对于那个年代的人来说,却算得上是稳定的职业。然而,随着社会风云变幻,民众生活愈加困苦,单纯依赖一份安稳的工作显然无法实现真正的安定。要想获得安稳,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,主动去争取。
正是这样,宋任穷在1927年投身到革命的浪潮中,积极支持毛主席的救国行动。随即,他也加入了井冈山的红军,发挥了自身的文化优势,担任起了红军中的政治思想工作,并在党组织成立过程中,积极为党发展新成员。1928年,宋任穷随红五军团转移,尽管敌军紧追不舍,最终导致了部队的分散,然而宋任穷始终未曾放弃自己的革命理想。他凭借坚定的信念,不畏艰难险阻,历经重重困难,终于与红军会合,再度参与战斗。
长征这一伟大的历史篇章,也有宋任穷的身影。他与陈赓将军一起,在长征过程中担任重要职责,配合默契,成功掩护中央军委的撤退。敌军一次次的进攻,他们一次次地给予反击,最终他们成功完成任务,顺利到达陕北。这段历史,体现了两位将领之间深厚的革命情谊,而宋任穷也从一个普通的教员,成长为一位指挥部队、征战沙场的军长。
到达陕北后,宋任穷迎来了短暂的安稳期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组织方面也开始为他考虑婚事。通过介绍,他认识了钟月林。钟月林年轻,出身较为坎坷,曾是童养媳,后来走上了革命道路,积极参与红军,最终担任了妇女部的工作。两人互相了解后,情感逐渐升温,最终定下了终生,结为夫妻。虽然他们当时的物质条件并不优越,但在战乱中经历生死之后,他们的感情更加真挚。1940年,宋勤出生,然而由于战争的紧张,夫妻俩的工作始终繁忙,将宋勤暂时寄养在乡下。
随着抗战进入关键时期,夫妻俩依然全身心投入工作,直到1949年,宋任穷继续为党贡献力量,筹备解放军西南服务团的工作。该团成立后,宋任穷被任命为团长,负责重要任务。在新中国成立后,宋任穷担任了西南军区副政委等职务,肩负起了恢复云南生产、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责任。在他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,云南实现了军民团结,各民族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。
与此同时,宋勤的母亲也在西南工作,而宋勤则在北京读书。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,陈赓将军便成了她的“胡子爸爸”。每逢假期,宋勤都会去陈赓家中,陈赓的幽默让她迅速和他建立了亲近关系,甚至把她当作自己的孩子一般,而宋勤也极为尊敬和喜爱陈赓夫妇。
到了1959年,宋勤迎来了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转折。她本打算前往苏联留学,但由于中苏关系的紧张,这一计划不得不暂时搁置。于是,她转而决定报考哈尔滨工业大学,尽管那时的社会风气对女性并不十分友好。她的这番决定一度让她面临诸多挑战。那年劳动节,她在天安门见到了周总理,作为长辈,周总理自然关心她的升学问题。在谈及自己的志向时,宋勤提到想报名哈工大,但无奈学校不接收女学生。这一话语,虽然是向周总理诉苦,但在周总理耳中,却也显得有些“告状”。然而,周总理当场便做出了关注,最终宋勤真的成为了哈工大的第一批女学生。
进入哈工大后,宋勤严格要求自己,和其他学生一样,接受艰苦的训练,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。尽管她有着不凡的家庭背景,但哈工大培养军事人才的严格标准并未因她的身份而有所宽松。宋勤不仅全身心投入学习,还始终保持着为国家贡献的决心和毅力。
毕业后,宋勤进入了七机部二院,成为一名专业人才,参与武器研究工作,并在这里工作了十四年,成功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,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。她无愧于“巾帼英雄”的称号,凭借自己的实力和贡献,为国家发展付出了不懈努力。即使在1980年因身体原因离开二院,宋勤依然继续为国家做着贡献,成为了国企的重要骨干。
宋任穷将军为革命事业付出了毕生的心血,他的忠诚与精神,代代相传。无论是他自己,还是他的女儿宋勤,都将这份责任与使命感传承下去,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。
发布于:天津市选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